明朝灭亡后,清廷为对付南明和其他反清势力,封吴三桂为平西王,镇守云南;尚可喜为平南王,镇守广东;耿精忠为靖南王,镇守福建,史称“三藩”。三藩拥兵自重,势力渐大,成为清廷心腹大患。康熙帝亲政后,决心加强中央集权,解决三藩问题。 1673年,康熙帝决定撤藩。吴三桂于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,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,提出“兴明讨虏”口号,起兵反清,迅速占据湖南、四川等地,广西、福建、广东等地也相继响应。 清军采取分化瓦解策略,招抚耿精忠、尚之信归顺,孤立吴三桂。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,与清军形成对峙。1676年,王辅臣兵败投降,三藩联盟断裂。1678年,吴三桂在衡州称帝,国号周,建元昭武,但此时他已病入膏肓。 1678年八月,吴三桂病死,其孙吴世璠继位。清军乘胜进攻,1681年冬,清军攻入昆明,吴世璠自杀,三藩之乱被平定。 三藩之乱的平定,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,加强了中央集权,巩固了清朝统治,也为“康乾盛世”的到来奠定了基础。 |